?

绮儿和梦儿听他这么一说面色绯红的对望了一眼,咬着嘴唇没吭声,颖儿在这次和她俩回家的时候把这事知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姐妹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互相了解之后颖儿就替她们借这个机会把他心里话给逼出来了,听到他如此一说她俩心中砰砰乱跳,原来公子是这么想的,倒不是因为我俩的身份卑微,倒是我俩错怪公子了。

咱们的王钦差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绮儿和梦儿岂有不明白之理,在从颖儿那里得到关于那个生孩子是否会造成这么大的伤害的原因之后,这样她俩的担心就完没有了,娘亲的教育也起了作用,她俩从此以后便放下了与他身份的唯一顾忌,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再也没有距离感了,照顾他就是照顾好自己的男人。

如此一来自己男人偶尔吃她们个豆腐什么的虽然害羞可这是在正常不过的,吃吧,吃吧,早晚都是他的人,不让他吃难道让他去吃别人的豆腐,想通了之后她俩在给他推拿的时候也就把在宫里学会的怎么取悦皇上的手法就用到了他的身上,看他每天累的那个熊样,给他解解乏放松一下……

这下咱们的王钦差可吃不消了,舒服是舒服了,可这三天两头的流鼻血明显就是欲火焚身了,谁让他不是人,于是他便把这多余的精力部发泄到做事上,这下子他的手下们可又吃不消了,都羡慕咱们的王钦差身体特别棒,每日夜御两美却仍是精神饱满,看来那些个养生之道都是骗人的。

而咱们的王钦差和她们也尽释隔阂,既然大家已是一家人了说话也就没那么多顾忌和规矩了,就这样一路上他们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的回到了太仓。

为了凸显这次琉球回归大明的决心和诚意,尚巴志随船派了一百多人的使团,当然也想顺路通过这次朝贡能够得到贸易上的回报,大明的货不愁卖不怕多,来一趟大明不容易当然是能带回去多少就带多少。

到了太仓之后他们部换上了大明的服饰,便向南京朝见朱棣而去。

而王文乐之前已将出使得结果已令锦衣卫送到朱棣那里,以朱棣的战略眼光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南到小琉球北到日本之间这部分岛屿是倭寇和海盗的重要落脚之地,而以琉球为驻军和补给中心就意味着大明沿岸可以靖海。

然后北拒日本又是如此的容易,日本之所以老是蹦跶就是因为与大明陆路不相通,从大明出发远征日本实在是太远而补给不便,所耗巨费,有了琉球这些就都不存在问题。

当然,琉球弹丸之地对守城之君没有一点用处,反倒认为这是国家的一个包袱,倒不如甩掉的好,屁大点地方,本岛和近五百个小岛部加起来也就小琉球(台湾岛)的十分之一的大小。小琉球大明都弃了更何况大琉球了。但朱棣知道至少在目前琉球的战略价值相当重要。

已知天命的朱棣想在这几年尽量消除一些严重的后患,只不过他不敢大动了,毕竟时间已经不多了,在海外的问题上他只能尽量给王文乐铺路,所幸的是他只要提供支援王文乐所为每次都能出乎意料地有意外收获。

这次琉球回归他当然格外重视,于是他便招来大臣们商量此事,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大家并不热心此事,皆是表态遵照皇上的指示办理,虽然大明没有实封地给藩王的先例,但对于海外之地可以例外,这倒并不违祖宗之法,毕竟大明禁海,总不能把琉球国的所有人都迁到大明国内吧,所以国土献上咱们再赐回去这事就这么完了,就让这个琉球国王还在他那一亩三分地里去折腾吧。

而朱棣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和先例,有了这个先例之后朱棣便提出第二个议题,那就是小琉球,太祖朱元璋因为海禁迁人口入泉州和漳州沿海地区,取消了澎湖巡检司。年初正月时松门卫的失陷证明倭寇非常猖獗,现在他准备对盘踞在海外的倭寇和海盗用兵,因此需要一个流放犯人之所,所以这小琉球就是最佳地点,海外孤岛,人迹罕至,这剿的事情就交给锦衣卫稽查经略司去做,因此朕决定将这小琉球作为稽查经略司的驻地,以后大明水师只负责沿海的防御和海禁,这剿灭倭寇和海盗的事情就由稽查经略司专职权负责,至于费用嘛就由朕出了,郑和不是拉回来很多货吗?这些货都进了朕的仓库,所以这银子就由朕出了,大家以为怎么样。

大家一听赶紧歌功颂德,皇上这是不欲加重百姓的负担,甚善,反正小琉球咱们又用不上,皇上要给谁就给谁,管他呢又不花咱们一分银子,这要是不同意纯粹是找打。

最近皇上所有的大事都是在海外折腾,而且还不用户部一分银子,虽然大家都大概知道皇上在锦衣卫又开了个什么稽查经略司专事海外缉私平叛之事但这些大伙儿觉得这也是禁海的一种方式,找不到反对的理由。而且皇上在国内不折腾了,甚至连锦衣卫也消停了,不再抓人了,感觉这皇上有点摸不透了,但这是好事,谁也不喜欢一个爱折腾的皇帝。

然后朱棣又说关于马匹收购的问题,自从邱福中伏兵败后,我大明除非把天下的马匹集中起来才有十余万,当然这些马是不可能从各地抽调的,朕决定对漠北再进行一次扫荡,这次以小规模的骚扰和掠夺为主,朕知道你们会反对,但朕的身体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