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一篇文章横空出世。

&ep;&ep;#人造子宫突破新进展,女权脚下路在何方?#

&ep;&ep;#人类有母无父的时代是否到来#

&ep;&ep;#高教教师因参与人造子宫项目被入狱#

&ep;&ep;文章开头非常激进,直接挑起最敏感的话题,鼓动性、渲染性极强,牵动网民每丝每毫的情绪。

&ep;&ep;打着不同tag的微博被顶上热搜,各路大V纷纷转发,并连带着对青玄的案子保持高度关注。

&ep;&ep;传播学有这样一个现象,当传统与权威表达一致性的观点时,持有不同态度的人往往会害怕表现的和其他人不一样,从而叁缄其口。如果自身持有的意见与看法会产生孤立,那么绝大多数人会噤若寒蝉。

&ep;&ep;保持沉默的群体会持续发展,累积越来越多,形成螺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一方声音愈加强大,而另一方愈加沉默,循环往复。

&ep;&ep;然而,沉默螺旋的必然结果是破窗效应。

&ep;&ep;一旦有人发声,这些人很快发现原来自己不是少数,然后会诱使更多的人发声,就像滚雪球一样形成从众效应,无数人纷纷跟随,观点几乎大同小异。

&ep;&ep;她们为什么要持之以恒、前赴后继、更为拼命勇敢地去发声?

&ep;&ep;因为要让弱势的我看见,你不是孤身一人。

&ep;&ep;成千上万的人涌进了织麦的微博,每时每刻每秒都有人在转发和评论,账号的粉丝涨到了一个不可能的数字。

&ep;&ep;无数的人给她留言,质疑、讽刺、辱骂她的不在少数,而更多的是支持她、相信她。

&ep;&ep;一条条微博鼓励着她。

&ep;&ep;不过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甚至连她真名都未必知道,却毫不吝啬给予善意。

&ep;&ep;“我相信司法公正,青老师一定会无罪释放的!”

&ep;&ep;“研发人造子宫,解放生产力,很棒!”

&ep;&ep;“女博士加油。”

&ep;&ep;“只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可以拯救女性。”

&ep;&ep;这些留言浩浩荡荡像潮水一样把她淹没了。

&ep;&ep;她这才发现,除了寻荟一开始的转发,高校里也有不少师生肯站出来为青玄说话。

&ep;&ep;手机已经卡得动不了了,她只能打开电脑继续看,一条条回复感谢。

&ep;&ep;但是评论的实在太多太多了,她根本回不过来,只好发了微博统一感谢。

&ep;&ep;织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她将直面公众所有的尖锐目光,好的坏的,统统化成一柄柄利刃射穿她。

&ep;&ep;她不怕献祭,自觉剖开自己,让他们看看她肚子里究竟有几碗粉。

&ep;&ep;她并不害怕,反而隐隐有些期待。

&ep;&ep;她相信青玄无罪,舆论对完美受害者必定是利大于弊的。

&ep;&ep;她承认一开始就是打着舆论裹挟法律的主意,这会妨碍司法公正,她知道。

&ep;&ep;可别无他法,铤而走险是普通人唯一剩下的选择。

&ep;&ep;话语权从来都是最敏感的神经,因为语言太有力量,所以她会被限流、禁言、封号。

&ep;&ep;她知道她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她会被人肉,会被扒个干净,会不断有人反复暴露自己的信息,来确认自己是否值得他们施舍怜悯的信任。

&ep;&ep;隐私在互联网上全程都是裸奔的,合适的时候会被放在合适的办公桌上。

&ep;&ep;也许会有人勒令她删除,也许会有人约谈她,更可怕的是,她会进某种黑名单里,葬送一生的职业生涯。

&ep;&ep;但她不后悔。

&ep;&ep;下午开庭,青玄被送上了车。

&ep;&ep;车里暖气很足,她从车里往外看,今天竟然下了雪。

&ep;&ep;雪很干净,大街小巷都被覆盖了一层洁白。

&ep;&ep;她已经被困住很久了,再看到这人世间远得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

&ep;&ep;车子开了一定距离时,她远远就看到了人潮中的织麦。

&ep;&ep;尽管她们都戴着口罩,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ep;&ep;青玄眼眶一热,直直流下泪来。

&ep;&ep;织麦的肩上落了薄薄的一层白色,无数雪花闪着细碎的微光般在她身前飞散,头发被扎在脑后,额头上的发丝凌乱。

&ep;&ep;她竟然憔悴到这种地步,眼窝深深凹陷,哀毁骨立。

&ep;&ep;在听到律师说织麦的所作所为时,青玄震撼到无以复加。

&ep;&ep;她都不知道,原来她那胆小怕事的爱人,竟然会挡在她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