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到了丁字街,他们被衙役赶进一条有很多院子的巷子。

&ep;&ep;因为之前江舒涵在城门口哭诉那一场,衙役理所当然认为她和族长是一家子,所以将他们安排在同一个院子。

&ep;&ep;至于其他人被安排到离他们不远的院子里。

&ep;&ep;每家院子都有四五间房子,也就是族长家才盖得起这样的房子。上好的青砖青瓦,上好的黄花梨家具,还有这些博古架和书架,估计以前是读书人的家。

&ep;&ep;这么好的房子给他们住,大家丝毫不觉得欣喜,反而觉得怪异。

&ep;&ep;“娘?那边有人。”柳二郎眼睛尖,很快发现隔壁院墙躲着一个人,正勾头往他们家瞧。当他们看过去的时候,那人又很快缩着脖子退出去了。

&ep;&ep;江舒涵示意柳二郎上前打听。

&ep;&ep;柳二郎踩着一块石头,趴在院墙,跟对方一阵嘀嘀咕咕。

&ep;&ep;没一会儿,柳二郎就回来了,小声道,“娘,我刚刚问了那人。他说丁字街各个巷子口都有人把守。没有令牌出去,弄不好当场就被那些人咔嚓掉。”

&ep;&ep;这是不允许他们逃出去,把他们关起来呢。

&ep;&ep;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一串锣声,紧接着其他院子的人全都跑出来了。

&ep;&ep;江舒涵一行人将行礼放进屋里,匆匆忙忙走出来。

&ep;&ep;所有人都聚在一处大院子里。这院子看起来比其他院子都要宽敞气派。偏偏原本是花园的地方被挖了一个大坑,里面全是粪。

&ep;&ep;臭气熏天,令人作呕。

&ep;&ep;丁字街人每天的任务就是将乙字街人从衙署挑回的大粪沤肥。

&ep;&ep;除了族长,大家都是干惯农活的。没人有异议。

&ep;&ep;院门口有个衙役监督他们干活。

&ep;&ep;江舒涵拿着烘舀沤粪,趁那衙役不注意,凑到几个陌生人跟前打探情况。

&ep;&ep;整个丁字街关了足有两百多人。除了他们这一百多人,剩下都是原县令家的下人。这些人已经待了半个多月了。

&ep;&ep;江舒涵想不通,“为什么他们那么仇恨读书人?”

&ep;&ep;那些人翻到族长家的书就想把人砍了。这是跟读书人有仇吧?

&ep;&ep;那婆子瞅了门口衙役一眼,“还能为啥。现在这个县令是冒牌的。他以前在山上当山匪,被读书人坑下山,才被逮进牢里的。所以他特别恨读书人。这条巷子以前住的都是读书人。”

&ep;&ep;“那些读书人呢?”

&ep;&ep;“多半都被罚去当苦役了,一旦有人对他们不满,那些冒名衙役咔嚓一下就把他们的脑袋全拧下来了。你们能被分到丁字街,已经算是他们开恩了。”

&ep;&ep;江舒涵眉头皱紧,这种人居然还能招揽那么多百姓打赢沙江,走的是狗屎运吧?

&ep;&ep;接下来江舒涵跟这些人套近乎。这些人也想知道他们的来历,江舒涵半真半假讲了一点。

&ep;&ep;真的部分:他们确实是从安照来的。假的部分:她们不是为了躲瘟疫而是投奔亲戚去的。

&ep;&ep;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江舒涵回了自己的队伍,招手叫其他家的当家人凑过来。

&ep;&ep;八个脑袋聚在中间,其余人帮忙打掩护。

&ep;&ep;江舒涵把自己打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全告诉了大伙。

&ep;&ep;不等其他人开口,陈瞎子先憋不住了,“咱们总不能一直在这沤肥吧?大家快想想办法吧。”

&ep;&ep;他是瞎子,本来就不能干这些活。但是活太重,连半大孩子都得出来,就不用说他们这些大人了。

&ep;&ep;其他人比陈瞎子好不了多少。有的看族长,有的看江舒涵。

&ep;&ep;这要搁以前,他们绝对不会问一个女人的意见。但江舒涵在城门口露那一手把大家都镇住了。

&ep;&ep;尤其她刚刚分析,在城门前,她就已经猜到这些衙役不是真的衙役,而是叛军,他们就越发佩服她反应迅速,并且还能在短时间想到解决办法。这种到了紧要关头,还能临危不乱让他们这些大老爷们都服。

&ep;&ep;族长低头思考,没有说话。

&ep;&ep;江舒涵示意大家往西看。

&ep;&ep;“我仔细问过了,寿安除了南北两道门,西边还有座山。如果我们想逃出去,唯有翻山这一条道。”

&ep;&ep;大家都是穷苦人,山路再怎么崎岖,他们也不是没走过。江舒涵倒是不担心这些人嫌路难走,但是……

&ep;&ep;她顿了顿,不得不把最坏的情况告诉他们,“我听那些人说这山上有大虫,曾经跑下山咬死过人。”

&ep;&ep;就发生在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