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对了,听说雪长城塑好形了,现在让不让进呢?”出了健身房,肖一洋问徐槐。

&ep;&ep;这次的坡面障碍技巧场地位于云顶滑雪公园的最高点,是由中方和外方专业团队共同设计修建的“雪长城”,经过多轮造雪压雪、场地塑形,历时一年整整才全部完工。

&ep;&ep;赛道颇具匠心,创意与难度兼而有之,许多滑雪运动员都想第一时间登上赛道感受一下。

&ep;&ep;“可以了,”徐槐说,“我们打算吃过午饭去试滑。”

&ep;&ep;“行,那我们也去瞅一眼。”

&ep;&ep;肖一洋看过无人机拍摄的场地视频,从高空中俯瞰,“雪长城”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视觉效果绝佳。

&ep;&ep;站在赛道起点放眼望去也相当震撼人心。

&ep;&ep;阳光透过云层,细碎地洒在这段由冰雪筑造而成的长城之上,光线折射,熠熠生辉,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质感。

&ep;&ep;场地管理部门规定只有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和教练才可以进赛道试滑,其他人只能在起点看着。

&ep;&ep;“雪长城”与常规的坡障赛道一样,有六个赛段,分为街道障碍区与跳台区,三组跳台,三组道具,每个赛段都有两种以上的道具,选手们可以任意选择道具做技巧动作。

&ep;&ep;各种各样的中国元素充斥在赛道里,出发台左右两侧是雪砌的城墙砖。杞无忧登上出发台,准备就绪,开始试滑。

&ep;&ep;他没有直接上道具,而是和徐槐一前一后,控制着速度,慢慢地从坡面上往下滑行,了解每一组道具和跳台的设置。

&ep;&ep;徐槐手持运动相机,记录着每个道具的位置与间隔距离,等回去好好研究滑行路线和动作的编排。

&ep;&ep;赛道地形十分复杂。第一组道具,左手边是一段向下的半管,右边是几段不同角度的扶手,有弧形的、斜向下的、z形的,还有与雪面平行的铁杆可供选择。

&ep;&ep;杞无忧从中间的雪地穿过道具,很快就有了想法。z型和弧形的扶手是最具挑战性的,难度不相上下,第一轮和第二轮滑行可以分别选择这两个道具。

&ep;&ep;即将来到第二组道具,左手边是一座中式风格的角楼屋檐,右边则是一根看似平平无奇的长杆和上扬式扶手。

&ep;&ep;万里长城与古建筑的屋檐完美融合在一起,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充满中式建筑之美,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跳上去试一试。

&ep;&ep;杞无忧身体微微倾斜,改变脚下雪板的前进方向,随后屈膝发力,飞身一跃,轻盈地跳上了屋檐。

&ep;&ep;“诶……”

&ep;&ep;电光火石之间,跟在他身后的徐槐来不及阻止,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加入。

&ep;&ep;他凌空跳起,身体带动雪板,向右旋转一周,落在屋檐边缘,板底蜻蜓点水般从瓦片上擦过,又飘然落地。

&ep;&ep;雁过不留痕。

&ep;&ep;杞无忧听到声响,身形一动,似乎想要回头。

&ep;&ep;徐槐立刻喊道:“不准回头,专心看前面!”

&ep;&ep;杞无忧只好继续往前滑。

&ep;&ep;第三组道具,赛道正中央,瞭望塔之上是一条悬空的炮筒型铁杆,据说设计灵感来自于山海关炮台。

&ep;&ep;杞无忧轻轻一跳,旋转90度上杆,板底横着从杆上滑过,轻松完成了一个基础的横呲。

&ep;&ep;身后,徐槐也做了同样的动作。

&ep;&ep;“槐哥,你是不是在学我?”杞无忧大声喊道。

&ep;&ep;声音传进风里。

&ep;&ep;他能从一模一样的声音碰撞节奏中听出来徐槐做了什么动作。

&ep;&ep;“对呀!”徐槐嗓音里透着愉悦。

&ep;&ep;接下来是跳台区。

&ep;&ep;第一组是左右两个向中间倾斜的跳台,像鲨鱼鳍一样对称,两侧壁上也刻着城墙砖。

&ep;&ep;第二组是三个并列的跳台,高度不一,中间最高,两边稍矮一些,看起来像骆驼背。

&ep;&ep;最后一个跳台被设计成了长城垛的造型,两边有烽火台。

&ep;&ep;一路滑到终点,两人减速停在挡板前。

&ep;&ep;“这个场地太棒了,毫无疑问是所有坡障赛道里面最漂亮的!”徐槐眼睛亮亮的,完全被独具特色的设计所折服。

&ep;&ep;从道具到跳台,风格鲜明,浑然一体。

&ep;&ep;“嗯,”杞无忧回过头看他,想了想,开口道,“像在长城上飞。”

&ep;&ep;徐槐一边弯腰脱掉固定器,一边问:“有什么想法?”

&ep;&ep;“道具区的话,弧形和z形扶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